退热五味汤
功用
解肌清热。
主治
外寒里热之发热。症见发热重,恶寒轻,无汗头痛,咽红,舌淡红,苔薄黄,脉浮数。
解读
方以葛根、柴胡为君。葛根味辛性凉,辛能外透肌热,凉能内清郁热;柴胡味辛性寒,既为“解肌要药”,且有疏畅气机之功,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热;羌活、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。其中,葛根、白芷清透阳明之邪热,柴胡透解少阳之邪热,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,如此配合,三阳兼治,并治阳明为主。佐以三叶青兼清里热,又制羌、芷之温燥。本方的配伍特点温清并用,侧重于辛凉清热;表里同治,侧重于疏泄透散。
儿科应用
退热五味汤常用儿科剂量:柴胡6~12g、葛根10~30g、羌活6~9g、白芷6~9g、三叶青3~6g。 盛老师以本方为基础方,用于治疗小儿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、化脓性扁桃体炎等所致发热,辨证属外寒里热者。以发热重,恶寒轻,无汗,咽红肿,舌淡红 薄黄,脉浮数为辨证要点。 小儿外感多先感风寒,但素体阳热或食积患儿多迅而入里化热,形成表里同病、寒热夹杂之证。本方三阳同治,则表邪无容足之地,一般服2~3剂即可。 若鼻塞清涕、咽不红、舌质不红者,表寒甚,酌加荆芥、防风加强辛温解表;若咽红痛、便干、舌红者,酌加生石膏、黄芩清解里热;若咳嗽甚者,酌加杏仁、浙贝 母、桔梗、甘草清宣降气化痰;若苔厚腻,属食积者,酌加神曲、山楂等消食药;急性扁桃体炎、化脓性扁桃体炎高热者,可合升降散结汤加减。 本方宜少量频服,即一服药煎两次合并后200~300ml,1~2小时服一次一次,一天分4~5次服完,有利于发汗退热。
医案
患儿,高某,女,5岁。2015年11月12日初诊。发热3天,热峰39.5℃。畏寒,咳嗽,不剧,痰不易咳,流清涕,胃纳欠振,大便偏干。咽红,双侧 扁桃体Ⅱ度肿大,心肺(一),舌红,苔薄腻,脉浮数既往有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史。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查无殊。中医辨证外感风寒,郁而化热。治拟疏宣清解化痰。处方:柴胡6g,黄芩6g,葛根15g,羌活6g,三叶青6g,桔梗6g,甘草6g,蝉蜕3g,僵蚕6g,浙贝母9g,杏仁6g,大力子6g。3剂。 二诊:服药次日热退,晨起少许咳嗽,有痰不易咳,纳平,大便偏干,咽红肿,舌红,苔薄腻微黄,脉滑。治拟清宣化痰。处方:桔梗6g,甘草6g,浙贝母9g,杏仁6g,竹沥半夏6g,前胡9g,大力子6g,蝉蜕3g,僵蚕6g,姜黄6g,陈皮6g.5剂而愈。
按语
患儿外感风寒后,表邪未解,而又化热入里,治当辛凉解肌,兼清里热,表里双解。以退热五味汤解外之风寒,加黄芩清泄里热,浙贝母、杏仁、大力子、三 叶青、竹沥半夏清肺化痰。诸药合用,透表清热表里双解,标本兼治,疗效显著。